一是排澇降漬促恢復。加大機具和人力投入,提前清理疏通溝渠,挖好積水坑,做好排水準備。臺風過后,對受淹稻田,應快速排除田間積水,減輕漬澇對水稻生長的影響,特別要注意晚稻秧苗積水,防止長時間積水導致莖葉腐化和爛根,提高植株根系活力。災后如遇高溫晴熱天氣,切忌一次性排干田間水分,要分次排水,田間保留3厘米左右水層,防止高強度葉面蒸發(fā)導致植株生理失水。部分雙季晚稻沖毀的田塊,應改種雜豆、早熟鮮玉米等作物,減輕損失。
二是根外追肥促生長。加強水肥管理,退水后3—5天追肥。對東北地區(qū)部分種植晚熟品種的地塊,適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等,提高水稻光合作用和灌漿速率,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,促進安全成熟,降低早霜風險。對長江下游、華南地區(qū)災后生長偏弱的一季稻田塊,采取根施和葉面噴施相結合,適量追施速效氮肥,或采用磷酸二氫鉀加少量尿素均勻噴霧;對處于分蘗至拔節(jié)期的雙季晚稻每畝補施尿素3—5公斤,提高植株抗病力,加快恢復生長。
三是嚴控病蟲減損失。水稻受澇后導致葉片損傷,增加感病感蟲風險,臺風過后要及時用藥全面防治1—2次。東北地區(qū),稻瘟病、紋枯病、稻曲病堅持預防為主,拔節(jié)孕穗期已防治的田塊,抽穗揚花期前后進行第2次噴藥預防。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(qū),一季稻重點在破口前7—10天及抽穗期,抓好稻瘟病、稻曲病及稻縱卷葉螟、二化螟、稻飛虱等病蟲防治;雙季晚稻加強拔節(jié)期及孕穗期的白葉枯病、稻瘟病、紋枯病及稻縱卷葉螟、稻飛虱的防治。
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